手機版選單 前往網頁頂端

一、整治願景

發布日期:2019/10/29

  本市生活污水污染產生量隨人口增加略呈上升趨勢,然其每年污染削減量之增量大於產生量之增量,削減情形已逐漸改善河川污染來自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及畜牧廢水等,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資料顯示,本市平均每日廢污水污染產生量為236.95公噸,削減量172.39 公噸,排放量64.56 公噸,工業廢水佔比48.9%、其次為生活污水43.9%,畜牧廢水則為7.2%。
 

  持續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採輕水(削減污染來源、減輕水體負荷)、清水(改善水體 水質、清潔水體環境)及親水(鼓勵民間參與、營造親水空間),淨化水質三重奏,營造河川城鄉新風貌,推動河川全流域污染整治,嚴重污染河段逐步遞減;擴大污染場址調查及整治,加速污染場址整治(控制)作業,執行監督、查核,督促場址有效改善,確保土壤及地下水資源永續利用,並積極辦理目前列管農地污染改善工作。
 

  以「活力、水岸、桃花源」為河川整治工作願景,除了成立河川流域管理委員會統籌各處局的流域管理工作外,更引進專案經理人制度,由副市長及各局處局長擔任計畫經理,落實整合各處局的流域管理工作,盼能改善轄境內流域水體水質,找回河川的原水活力;並藉由河岸生態綠美化工程,營造民眾親水空間,活化水岸環境;打造具桃園地方特色的清溪川,讓桃園市河川能成為適合200萬市民安居樂業的美麗桃花源。
 

  藉由加強事業廢水稽查管制、社區生活污水減量及查核輔導、協商事業污染總量削減自主管理、增訂或加嚴放流水標準、加速興建截流及污水下水道系統等策略作為,以削減污染來源,減輕水體負荷。並興建並妥善操作維護現地處理設施,來改善水體水質,增進民眾參與辦理清溪淨川活動以維護水體環境清潔。推動志工參與河川巡守及企業認養,鼓勵民間參與河川整治,藉由興建河岸周邊運動設施及綠美化工程,營造親水空間,提供民眾休閒遊憩場所。
 

  營造「親水樂活,宜居桃園」是本市的未來規劃,提高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是本市的重要政策,持續進行南崁溪流域、老街溪流域全區整治,並廣建親水公園、自行車專用道及埤塘生態公園,勢必要讓桃園河川變得更乾淨、可親。本府破除所有困難進行老街溪拆蓋,現在老街溪已成為全台河川整治的典範,加上平鎮新勢公園的礫間水質淨化系統建設。並積極爭取中央前瞻經費從事河川整治計畫、水質淨化工程,也致力減少污染源頭排放,成立貓頭鷹專案,實施天羅地網監控,推動總量管制等。

宜居城市 親水桃園

  為使民眾更加親近水岸,持續打造親水景觀生活圈。南崁溪橫臥桃園市北境,串連起自行車道及多座河濱公園,是適合全家出遊踏青的最佳去處,途中經過了虎頭山都會生態公園、南崁溪自行車道沿岸20公里無斷點自行車道,可以一路從龜山、桃園騎到大園看夕陽、吃海鮮。茄苳溪宏太橋、星見橋、埔心溪以及武陵高中一帶,並提出多項水環境改善計畫。例如:南崁溪水汴頭水質淨化現地處理改善大檜溪橋至南崁溪橋區間水質,處理對象為南平路至經國路間之南崁溪左岸排水,該區域可收集污水下水道尚未完全接管前之污染源,水量約2,500 CMD,設計污染削減率約為70%以上濃度,截流處理後之放流水回送至取水點下游,營造生態與景觀。

中壢水漾 老街溪眼

  原本清澈美麗的老街溪,20多年前遭違法加蓋成超級大違建,市府排除萬難,拆除違建並整治老街溪,完成河川教育中心、礫間曝氣氧化工程、林澗生活園區、綠園道都市綠軸,改建中興橋、中正橋、中央橋等多項重大工程,並持續推動老街溪2.0版改善計畫,升級河岸景觀,打造與居民互動的水岸城市。整合新街溪自然人文資源,藉由水岸光廊計畫,重新妝點中壢核心區(新街橋至埔頂橋)五座橋跨河橋樑及沿岸10餘公里步道,增闢沿岸休憩空間。

公園陂塘 桃園更宜居

  陂塘,是桃園重要的地景風貌,與環境機能及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本府把推動陂塘活化再生計畫列為重要施政方針,將持續推動陂塘活化再生政策,利用陂塘水圳特色,將原有灌溉、養殖等功能陂塘創新再利用,營造桃園都會區複合式的親水活動空間、休憩環境、環境教育場所與棲地改良復育,達到都市防災及生態保育成效,為使陂塘景觀再現風華,桃園市政府與臺灣石門農田水利會共同推動西坡公園綠美化工程,將原62號池轉型成為「西坡陂塘生態公園」,西坡陂塘自原有蓄水灌溉功能,經由工程改善後,成為兼具滯洪防災及景觀功能的遊憩空間。

綠色城市-新桃園

  桃園未來會呈現的樣貌和規劃,理想的新桃園,必須擁有乾淨的親水環境,因此將加速興建污水處理廠,污水及雨水下水道接管率,以高於全國平均成長率,來作為河川整治之基礎工程,並發展生態城市,設置親水公園及埤塘生態公園,廣植路樹及綠帶,推動低碳示範社區,改善桃園的環境品質,打造生態新桃園。
回列表頁
展開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