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選單 前往網頁頂端

水質淨化園區

南崁溪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園區

發布日期:2020/03/06

設計理念

  以傳統的淨化方式,利用自然界質(土壤、礫石、植物)及生物成員(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動物),以氧化、還原方式,轉換污水中的BOD、SS、COD,並藉由水生植物植株表面,增加微生物附著空間,增加微生物對水質淨化的效果。
  水生植物的生長能夠吸收污水中的無機營養源,有助於水中氮、磷的去除。莖葉貫穿水面、暴露於空氣中,根部則深入濕地底層的土壤中,茂密的根系可讓微生物附著生長,空氣中的氧氣也可經由植株傳送至濕地底層,提供氧氣給微生物利用,讓微生物發揮分解污染物質的功用,並以植栽方式綠化環境,提供休憩休閒及環境教育等多功能型態公園濕地。
  表面流式人工濕地(Free Water Surface,FWS):係由水池、土壤與水生植物等組合,藉由各項機制改善水質之工法。原理係以利用表面流動式(FWS)及水生植物之根莖吸收(吸附)有機污染物,降低水中有機物。依據水生植物種類與特性,分成十個水生植物主題區,共植種28種水生植物,每區規劃兩種以上之水生植物,同時讓多種水生植物生長,避免單種水生植物族群生長趨於飽和時,使污染去除速率趨緩。藉由物種間的競爭,使能持續發揮淨化水質的功能。

工區說明

空氣品質淨化區
  南崁溪人工濕地場域為本市空品淨化區之一,每年均有進行碳匯調查,依據調查結果,生長期CO2吸收量約為70,135 kg,後續將持續維護場區內之喬木,以逐年提升場址之固碳效益。
  南崁溪橋上游右岸表面流人工濕地係設置於南崁溪流域蘆竹區南崁溪橋上游順水右岸側堤岸旁之水利地,位於蘆竹區錦興宮後方,一旁有桃園市南崁溪自行車步道。
  本表面流人工濕地面積2公頃,分為A、B兩工區,全區共有五個池體。引水方式係從堤防底部破堤以涵管引入河水,再透過水閘門控制入流水量,經引水道流入A工區,並於引水道末端設有一座三角量水堰。
  A工區共有兩池,分為第一道FWS池及第二道FWS池;A、B工區間透過一虹吸工系統連接。
  B工區共有三座水池,第一池為沉砂池,透過連接水道流入第二池。第二池為第三道FWS池,透過引水連接道流入第三池。第三池為第四道FWS池(景觀生態放流池),於放流口設有一座三角量水堰。

南崁溪人工濕地綠化園區整體意象

南崁溪人工濕地綠化園區區域位置

場址座標:緯度25°03'11.7"N,經度121°16'49.9"E
地址:338桃園市蘆竹區錦福路24號旁之水利地(南崁錦興宮旁)

相關圖片

PIC_1_南崁人工溼地_水車及景觀涼亭.png
PIC_2_南崁人工溼地_B區香草花園.png
PIC_3_南崁人工溼地_B區池間步道.png
PIC_4_南崁人工溼地_A區香草花園.png
PIC_5_南崁人工溼地_A區池間步道.png
回列表頁
展開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