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流域內人口總數約9萬人,造就豐富多元的產業,但所造成大量污水問題必須有效處理,以達永續發展目標。本場址段處理排水為大溪河濱公園撒烏瓦知原住民部落旁的埔頂大排,其污水主要來自大溪區及八德區的生活污水。
目的
援此,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特辦理「桃園市大漢溪大嵙崁段自然水質淨化工程」案,淨化大溪區埔頂大排高達10,000公噸的生活污水,使大漢溪大嵙崁段的生活污水問題藉由自然淨化達到處理的永續發展目標。
推動內容
人工濕地的部分,包含了第一密植區、開放水域、第二密植區及生態池。
第一密植區,共分成小區及大區,小區以種植耐污性的水生植物如天藍鳳眼蓮,形成高覆蓋度環境的處理單元,利用植物的莖葉覆蓋水域,以擴充水體中厭氧區所佔之體積,並吸附污染物質,以去除污水中的BOD及SS。大區以挺水性水生植物為主,如埃及紙莎、鹼草、野馬蹄及水竹芋,由水生植物的葉面、根系及土壤內微生物進行淨化作用,以去除水中污染物以進行第一階段的水質淨化。
開放水域,種植沉水性植物如紫芋頭、水蘊草、小傘草及水金英,以營造高溶氧、多生物的環境,以物理性地沉降,及生物性的耗氧消化為主。
第二密植區,以開闊的淺水域再次密植挺水性植物如香蒲、菖蒲及荷花,利吸附氮、磷、鉀等功能,另利用密蓋水面的枝葉,阻隔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池水中,使本池的溶氧值降低,營造低溶氧環境。
生態池,本區種植鳶尾、水金針、台灣萍蓬草、苦草及睡蓮,水質經各池自然淨化後,已經明顯清澈,因此設置平台以便觀察停留的水鳥及瞭望大嵙崁段的美麗景緻。
預定效益
本場址主要為表面流式人工濕地,由水池、土壤、水生植物所組成,藉由轉化、吸收、物理及生物等作用機制來淨化水質,可有效削減廢水的生化需氧量達65%、懸浮固體60%及氨氮50%,每年預計可削減生化需氧量64.1公噸、懸浮固體物72.3公噸、氨氮5.1公噸,有效淨化排放至大漢溪的污水之功能。
未來推動重點
本場址約8.5公頃可營造生物棲息環境,形成濕地的生態園區,並提供民眾遊憩景點及結合學校作為推廣環保教育之場所。未來也規劃成立當地巡守隊,進行場址維護巡查,及納入企業認養,提供物資的贊助。
目前進度及成果
103年8月18日開始進入試運轉階段,另103年10月3日辦理大嵙崁人工濕地完工啟用典禮,啟用典禮當天由小小導覽員解說大嵙崁濕地,共同見證大漢溪最上游的人工濕地的誕生,也象徵環境維護和環境教育從小紮根的重要性。另配合世界水質監測日,邀請各河川巡守隊志工及大溪區國小學童共同於濕地內檢測水質,鼓勵民眾關心水質,並可與國際接軌,和全球民眾同步檢測水質,而達共同保護地球珍貴水源之最終目的,善盡同為地球村一份子的責任,右圖為啟用典禮當日紀錄。 108年去除效率,生化需氧量81.2%、懸浮固體73.1%及氨氮64.5%,以上皆達設計標準值。 108年削減量:生化需氧量173.1公噸,懸浮固體112.6公噸,氨氮14.2公噸。
大嵙崁段自然水質淨化工程單元配置圖
交通位置及聯絡資訊
場址座標:緯度24.89302°,經度12.28692°
國道3號在大溪交流道出口下交流道,朝中壢/慈湖/平鎮/大溪前進,於112甲縣道向右轉,再於員林路二段/台3線向左轉,再於介壽路/台3線向右轉,於康莊路/台3線向左轉,抵武嶺橋,大嵙崁段自然水質淨化工程在左手邊。